色弱眼鏡真的有用嗎?一位色弱患者的親身體驗報告
「你是不是分不清紅綠燈?」這句話,幾乎是每個色弱患者從小到大聽過最多的一句問話。對於我,一個典型的紅綠色弱患者來說,色彩的世界彷彿蒙上了一層薄霧,尤其是紅色和綠色,它們常常在我眼中變得模糊不清,甚至混淆。這種困擾,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更是深入到生活方方面面的煩惱,直到我接觸到——色弱眼鏡。
我的色弱症狀屬於先天性,自打記事起,我就發現自己對某些顏色有著異於常人的「理解」。小學美術課上,老師讓我們畫蘋果,我用棕色畫了一顆,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高中物理實驗,接電路時,我總是分不清紅色和綠色的導線,常常需要同學幫忙確認;更別提那些需要辨別顏色才能完成的精細工作,比如區分不同顏色的電源線、在地圖上尋找特定顏色的區域,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最讓我感到沮喪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會因為分不清顏色而感到尷尬或不便。比如,在菜市場挑選新鮮的蔬菜水果,我很難准確判斷西紅柿是否熟透,草莓是否鮮紅欲滴;在服裝店,搭配衣服對我來說更是一場「災難」,我常常會把深綠色和棕色混淆,或者把粉色看成淺灰色,導致搭配出來的衣服總是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在駕駛時,路口的紅綠燈對我來說也曾是潛在的風險,雖然通過形狀和位置也能判斷,但那種不確定感始終存在。
心理上的壓力更是難以言喻。我曾一度認為,我的世界註定是「灰濛蒙」的,很多職業,比如藝術設計、醫生、飛行員,甚至一些需要精確辨色的工程師崗位,都與我無緣。這種無力感,讓我對未來充滿了迷茫。直到有一天,我在網上看到了關於色弱眼鏡的介紹。起初,我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畢竟,色弱是天生的,怎麼可能通過一副眼鏡就能「治癒」呢?但在朋友的鼓勵下,我決定嘗試一下。
我預約了專業的眼科醫院進行詳細的色覺檢測,確認了我的色弱類型和程度。醫生建議我嘗試佩戴色弱眼鏡。當拿到眼鏡的那一刻,我的內心充滿了期待又忐忑。第一次戴上它,我走出診室,望向窗外。那一刻,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在我眼中略顯灰暗的城市景觀,突然變得生動起來。馬路邊的綠化帶,不再是模糊的一片,而是清晰地展現出深淺不一的綠意;遠處高樓上的紅色廣告牌,也變得異常醒目,彷彿被賦予了生命。我迫不及待地走到街邊,凝視著交通燈。紅色信號燈,在我眼前是如此的鮮艷奪目,綠色信號燈也呈現出清晰的翠綠,兩者之間有了明確的界限,不再像以前那樣模糊不清。這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我激動不已。
回到家中,我拿起一盤水果,以前我總覺得草莓和櫻桃的紅色是「暗淡」的,現在它們在我眼中變得鮮亮飽滿,彷彿塗上了最純正的色彩。我打開電視,觀看一部紀錄片,畫面中中國西北地區獨特的丹霞地貌,那些層層疊疊的紅色、橙色、黃色,以前我只能大致區分,現在卻能清晰地感受到它們之間微妙的過渡和豐富的層次。在工作上,我是一名IT工程師,平時需要閱讀大量的代碼和網路拓撲圖。以前,圖中的各種線條和顏色標識常常讓我頭疼,現在,我能夠更輕松地區分不同顏色的線段,極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准確性。我甚至嘗試去欣賞一些國畫和油畫,以前我只是覺得它們「好看」,但現在,我能更深入地理解畫家通過色彩表達的情感和意境,那種體驗是前所未有的。
當然,色弱眼鏡並非萬能的「魔法棒」。它並不能真正「治癒」色弱,我的眼睛生理結構並沒有改變,只是通過光學原理,幫助我更好地分辨顏色。在某些極端光線條件下,或者對於一些非常細微的色彩差異,我仍然會感到一些挑戰。而且,長時間佩戴有時也會感到輕微的視覺疲勞。但總的來說,色弱眼鏡極大地改善了我的生活質量,讓我對色彩有了全新的認識,也重新點燃了我對生活的熱情和自信心。它不僅是幫助我「看清」世界的工具,更是幫助我「融入」世界的橋梁。我的親身體驗告訴我,色弱眼鏡,對於許多色弱患者來說,確實是值得一試的科技福音。
揭秘色弱眼鏡的黑科技:它如何「還原」你的色彩世界?
色弱眼鏡,這個聽起來充滿科幻色彩的產品,究竟是如何在不改變眼睛生理結構的前提下,幫助色弱患者「還原」色彩世界的呢?要理解其背後的原理,我們首先需要簡單了解人眼是如何感知色彩的,以及色弱的本質。
人眼通過視網膜上的光感受器——視錐細胞來感知顏色。我們有三種類型的視錐細胞,分別對紅光(L型)、綠光(M型)和藍光(S型)最為敏感。當這三種視錐細胞以不同比例被激活時,我們的大腦就能解析出各種各樣的顏色。而色弱,尤其是最常見的紅綠色弱,通常是由於L型或M型視錐細胞的功能異常,導致它們對光的敏感光譜發生重疊或偏移。例如,紅綠色弱患者(如紅色盲或綠色盲)的L型和M型視錐細胞對紅光和綠光的吸收光譜過於接近,使得大腦難以區分這兩種顏色,導致紅色和綠色看起來相似,甚至混淆。
色弱眼鏡的核心技術,正是基於這種視錐細胞光譜重疊的原理,通過光學濾光片進行「色彩校正」。它並非「治癒」了視錐細胞的缺陷,而是通過選擇性地濾除或增強特定波長的光線,來擴大色弱患者L型和M型視錐細胞之間的色彩感知差異。簡單來說,就是將那些在色弱患者眼中容易混淆的顏色(例如紅色和綠色),通過光學處理,使得它們在進入眼睛時,能夠更清晰地刺激到不同的視錐細胞,從而在大腦中形成更明顯的對比,幫助患者區分它們。
目前市場上的色弱眼鏡主要採用兩種技術路線:
1. **窄帶濾光技術(Narrow Bandpass Filtering)**:這是目前主流且效果較好的技術。這類眼鏡的鏡片通常呈現出獨特的紅色或洋紅色調。其工作原理是,通過特殊的塗層或材料,精確地濾除掉光譜中L型和M型視錐細胞重疊區域的某些波長光線。以紅綠色弱為例,鏡片會濾掉一部分介於紅色和綠色之間的特定波長,從而在進入眼睛的光譜中,人為地在紅光和綠光之間製造出一個「空隙」或者「深谷」。這樣一來,原本因為光譜重疊而難以區分的紅色和綠色,在經過濾光後,它們各自的波峰被「拉開」了距離,使得L型和M型視錐細胞能夠更有效地被各自的「主色」刺激,從而增強了紅綠之間的對比度,讓大腦更容易區分它們。例如,當患者看到紅色時,鏡片會增強紅色波段的刺激;當看到綠色時,鏡片則會削弱或調整綠色波段的光,使得兩者在視覺上產生更大的差異。這種技術對於紅綠色弱中的「異常三色視」(例如紅色弱或綠色弱,即視錐細胞功能只是減弱而非完全缺失)效果尤為顯著。
2. **增對比度技術(Contrast Enhancement)**:這類眼鏡旨在通過增強特定顏色對的對比度來幫助色弱患者。它可能不會像窄帶濾光那樣精確地移除特定波長,而是通過增強特定顏色的飽和度或亮度,使得它們更容易被區分。這種技術相對溫和,可能對輕度色弱患者有一定幫助,但對於中重度色弱的效果可能不如窄帶濾光技術明顯。
需要強調的是,**色弱眼鏡並不能「治癒」色弱,它僅僅是一種視覺輔助工具**。它無法改變人眼視錐細胞的生理缺陷,也不會讓色弱患者擁有正常人的全部色覺。它所做的,是「校正」或「優化」患者對特定顏色的感知,通過增強對比度或分離光譜,讓患者能夠區分以前難以區分的顏色。因此,戴上色弱眼鏡後,患者看到的顏色可能與正常人看到的顏色有所不同,但對於他們自身而言,這是他們第一次能夠清晰地區分這些顏色,從而極大地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不同品牌和技術流派的色弱眼鏡,在濾光效果、顏色增強程度和適用人群上會有所差異。例如,有些品牌可能更側重於增強紅綠對比,有些則可能對藍色和黃色也有所優化。因此,選擇合適的色弱眼鏡,需要根據個人的色弱類型和程度進行專業的檢測和試戴。理解這些「黑科技」的原理,能幫助我們更科學、更理性地看待色弱眼鏡,避免對其抱有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期望,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為輔助工具的價值。
色弱眼鏡選購指南:品牌、價格、效果與避坑攻略
對於渴望改善色彩感知的色弱患者來說,選擇一款合適的色弱眼鏡無疑是一項重要的決定。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品牌、型號和技術,如何明智地做出選擇,避免「踩坑」,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是一份全面的色弱眼鏡選購指南,希望能為您提供有益的參考。
在考慮購買色弱眼鏡之前,務必前往正規的眼科醫院或專業視光中心進行詳細的眼科檢查,包括色覺檢測。醫生會通過石原氏色盲檢測圖、色覺本、色光儀等專業設備,准確判斷您的色弱類型(如紅色弱、綠色弱、藍色弱等)和具體程度(輕度、中度、重度)。這是因為不同類型的色弱需要不同光譜特性的鏡片來矯正,沒有「一勞永逸」的通用眼鏡。了解自己的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選擇。
目前國內外都有生產色弱眼鏡的品牌,它們各自的技術側重有所不同。雖然我們不具體點名所有品牌,但可以從技術特點上進行區分:
窄帶濾光型:這類眼鏡通常鏡片顏色較深,偏紅或洋紅色。它們通過精確濾除特定波長的光線,來增強紅綠之間的對比度。對於中度到重度的紅綠色弱患者,這類眼鏡往往能帶來更顯著的效果。但其缺點是,鏡片顏色較深可能會對整體亮度有一定影響,且可能改變部分非目標顏色的感知。
多層鍍膜增強型:這類眼鏡通過在鏡片表面鍍上多層特殊膜層,來選擇性地反射和透射光線,以達到增強顏色對比度的目的。鏡片顏色可能相對較淺,更接近普通眼鏡,佩戴體驗可能更舒適。效果上可能更適合輕度色弱患者或作為日常輔助使用。
在選擇時,可以咨詢專業驗光師或眼科醫生,了解不同技術對您色弱類型的適用性。
色弱眼鏡目前主要有框架眼鏡和隱形眼鏡兩種形式:
框架眼鏡:這是最常見的選擇。優點是佩戴方便,容易摘取,日常清潔和保養也相對簡單。適用於各種場合,且可以與近視/遠視/散光鏡片結合定製。缺點是可能存在視野邊緣色差,且對於一些需要佩戴護目鏡或頭盔的職業(如建築工人、某些體育運動愛好者)可能不便。
隱形眼鏡:市面上也有色弱隱形眼鏡,但種類相對較少,且技術成熟度不如框架眼鏡。優點是視野無邊緣色差,佩戴後外觀更自然,適合運動或需要佩戴其他防護設備的場景。缺點是佩戴和護理要求高,不適合所有人,且價格通常更高。
根據您的生活習慣、職業需求和眼睛健康狀況來選擇合適的類型。
色弱眼鏡的價格差異較大,從幾百元到數千元人民幣不等。影響價格的因素主要包括:
品牌知名度與技術:國際知名品牌或擁有獨家專利技術的眼鏡,價格通常較高。
鏡片材質與工藝:優質的鏡片材質(如高折射率、非球面設計)和復雜的鍍膜工藝會增加成本。
定製化程度:如果需要結合近視度數或其他特殊需求進行定製,價格也會相應提高。
購買渠道:線上購買通常比線下實體店有價格優勢,但線下店能提供更專業的驗配服務和試戴體驗。
建議根據自己的預算和對效果的期望,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產品。切勿盲目追求低價,以免購入劣質或無效產品。
a. 優先選擇正規渠道:
專業眼科醫院或視光中心:這是最推薦的購買渠道。他們擁有專業的檢測設備和經驗豐富的驗光師,可以為您提供准確的色覺診斷和個性化的眼鏡推薦。同時,售後服務也更有保障。
知名眼鏡連鎖店:一些大型的眼鏡連鎖店也可能提供色弱眼鏡的銷售和驗配服務,但務必選擇信譽良好、具備專業資質的門店。
品牌官方授權店/官方旗艦店:如果您選擇線上購買,務必通過品牌官方網站或天貓、京東等大型電商平台的官方旗艦店進行購買,以確保產品是正品,並享受官方售後服務。
b. 試戴與效果評估:
購買色弱眼鏡前,務必爭取試戴的機會。許多正規機構會提供試戴服務,讓您在不同光線和場景下體驗眼鏡的效果。試戴時,可以觀察以下幾點:
色彩對比度:是否能清晰區分以前難以分辨的紅綠、藍黃等顏色。
色彩自然度:佩戴後其他顏色的感知是否自然,有無明顯偏色。
舒適度:鏡片是否清晰,有無眩光,佩戴是否舒適。
適應期:了解佩戴後可能存在的適應期,以及如何度過。
c. 警惕「包治百病」的虛假宣傳:
市場上存在一些誇大宣傳,聲稱色弱眼鏡能「治癒色弱」或「讓您擁有正常色覺」的產品。這些都是不實宣傳。色弱眼鏡是一種輔助工具,它通過光學原理優化了色彩感知,但並不能改變眼睛的生理結構,更不能從根本上「治癒」色弱。理性看待其功能,避免上當受騙。
d. 關注售後服務與保修:
了解產品的保修政策、退換貨規定以及售後服務。一副高質量的色弱眼鏡通常價格不菲,良好的售後服務能為您解決後顧之憂。
總而言之,購買色弱眼鏡是一項需要謹慎對待的投資。通過專業的檢測、多方比較、理性試戴和選擇正規渠道,您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色弱眼鏡,讓色彩的世界在您眼前煥發新的生機。
色弱眼鏡:是「智商稅」還是「科技福音」?理性分析與用戶爭議
自從色弱眼鏡問世以來,關於其有效性的爭議就從未停止。有人將其奉為「科技福音」,認為它徹底改變了自己的色彩世界;也有人斥之為「智商稅」,抱怨效果不佳,徒增金錢負擔。那麼,色弱眼鏡究竟是名副其實的科技突破,還是被過度包裝的營銷噱頭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結合科學研究、眼科專家觀點和廣大用戶的真實反饋,進行一次全面而理性的分析。
從科學角度來看,色弱眼鏡並非「智商稅」。其光學原理是基於人眼色覺機制和色弱的生理缺陷而設計的,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如前所述,通過特定光譜的濾光或增強對比度,色弱眼鏡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色弱患者區分原本難以辨別的顏色。國際上一些研究機構也對色弱眼鏡進行過小范圍的臨床試驗,部分研究結果表明,對於特定類型的色弱(尤其是紅綠色弱中的異常三色視,即L或M視錐細胞功能減弱而非完全缺失),佩戴色弱眼鏡後,患者在色覺測試中的表現有所提升,主觀感受也有所改善。例如,一些研究發現,佩戴後患者在石原氏色盲檢測圖上的識別率有所提高,或者在色光儀測試中能夠更准確地匹配顏色。
然而,眼科專家普遍持謹慎而客觀的態度。他們普遍認為,色弱眼鏡是一種**視覺輔助工具**,而非「治療」色弱的葯物或療法。它無法修復人眼視錐細胞的先天性缺陷,也無法讓患者擁有與正常人完全相同的色彩感知。專家們強調,色弱眼鏡的效果因人而異,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色弱類型和程度:對於紅綠色弱中的「異常三色視」(如紅色弱、綠色弱)患者,效果可能更明顯;而對於「二色視」(如完全紅色盲、綠色盲,即某種視錐細胞完全缺失)患者,由於缺失了某種視錐細胞,眼鏡能起到的作用就非常有限,甚至可能無效。
個體差異:即使是同種類型和程度的色弱,不同個體對眼鏡的適應性、敏感度以及大腦對色彩信息的處理方式都存在差異,導致效果千差萬別。
心理預期:部分患者對色弱眼鏡抱有過高的期望,認為戴上後就能立刻看到一個「正常」的色彩世界。當實際效果達不到預期時,就容易產生失望感,甚至認為是「智商稅」。
環境光線:色弱眼鏡的效果在不同光線條件下也會有所不同。在明亮、均勻的光線下效果可能更好,而在昏暗或復雜的光線下,效果可能打折扣。
因此,眼科專家通常會建議患者在專業指導下進行試戴,並理性看待其輔助作用,而不是將其視為「治癒」的手段。
消費者是色弱眼鏡最直接的體驗者,他們的反饋構成了爭議的主要來源。
支持者(「科技福音」派)的觀點:
顯著改善生活質量:許多用戶表示,佩戴色弱眼鏡後,能夠清晰區分紅綠燈、辨別水果成熟度、更容易搭配衣物,甚至能欣賞到以前從未感受過的色彩層次,生活便利性和自信心大增。例如,一位建築工地工程師反饋,戴上眼鏡後能准確識別不同顏色的電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提升職業發展機會:對於一些對顏色辨別有要求的職業,如平面設計師、電工、某些實驗室技術人員,色弱眼鏡為他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工作。
心理慰藉:即使效果不盡完美,但能看到更多顏色,對許多色弱患者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心理慰藉和滿足。
反對者(「智商稅」派)的觀點:
效果不明顯或無用:部分用戶反映,花費不菲購買的色弱眼鏡,佩戴後感覺效果微乎其微,或者根本沒有效果。他們認為這錢花得不值。
顏色失真:有些用戶抱怨,雖然某些顏色對比度提高了,但其他顏色卻出現了不自然的偏色,導致整個世界的色彩看起來怪異,反而影響了視覺體驗。
價格昂貴:對於一些經濟條件有限的患者來說,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色弱眼鏡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效果不佳,很容易被認為是「智商稅」。
宣傳誤導:部分商家過度宣傳,誇大產品功效,使得消費者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最終導致失望。
綜合科學依據和用戶反饋,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色弱眼鏡既非包治百病的「神葯」,也非一無是處的「智商稅」。它更像是一種**有特定適用范圍的輔助工具**。對於適合其原理的色弱類型和個體,它確實能夠帶來顯著的改善,稱得上是「科技福音」;而對於不適合的患者,或者期望過高的患者,則可能體驗不佳,進而產生「智商稅」的感受。
因此,對於色弱患者而言,最理性的做法是:
尋求專業診斷: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色弱類型和程度。
理性評估期望:認識到色弱眼鏡是輔助工具,而非「治癒」手段。
務必試戴體驗:在購買前,盡可能在不同場景下試戴,親身感受效果。
選擇正規渠道:避免購買來路不明、宣傳誇大的產品。
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色弱眼鏡的價值,讓它真正成為點亮色彩世界的科技之光。
超越視覺:色弱眼鏡如何賦能色弱人群的職業與生活發展
色弱眼鏡的意義遠不止於「看清顏色」這么簡單,它更是一種賦能工具,能夠顯著提升色弱人群的生活質量,拓寬他們的職業發展路徑,甚至重塑他們的自我認知和自信心。當色彩不再是障礙,而是可以被感知、被欣賞的對象時,色弱人群的世界將變得更加廣闊和充滿可能。
許多職業對色彩辨識能力有較高要求,這在過去常常成為色弱人群的「玻璃天花板」。然而,隨著色弱眼鏡技術的進步,這些障礙正在被逐漸打破。
藝術與設計領域:傳統上,色弱人群很難在繪畫、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室內設計等領域發展。例如,一位色弱的服裝設計師可能難以准確判斷布料的色差,導致搭配出錯;一位國畫愛好者可能無法欣賞水墨畫中由墨色深淺和微量色彩構成的豐富層次。但佩戴色弱眼鏡後,他們可以更准確地感知色彩,從而在創作中運用更豐富的色彩語言。一位佩戴色弱眼鏡的設計師,能夠更自信地選擇配色方案,創作出符合市場需求的視覺作品。他們甚至可以利用自身對色彩的獨特理解,創造出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
工程與技術領域:在電氣工程、網路布線、化學實驗、地質勘探等領域,顏色往往是重要的標識符。例如,電工需要區分不同顏色的電線以確保電路連接正確,而色弱可能導致誤判,帶來安全隱患。有了色弱眼鏡,工程師們能夠更准確地識別各種顏色編碼,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一位在北京地鐵工作的信號工程師,過去在維修復雜線路時,常常需要同事協助辨認不同顏色的指示燈或電纜,戴上色弱眼鏡後,他能夠獨立完成更多任務,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醫療與健康領域:醫生在診斷過程中,有時需要通過觀察患者皮膚、黏膜的顏色變化來判斷病情,或者在閱讀醫學影像(如X光片、病理切片)時區分微小的顏色差異。色弱眼鏡可以幫助他們更准確地獲取這些視覺信息,輔助診斷。例如,在血液檢驗中,區分不同染色細胞的顏色差異對於疾病診斷至關重要。
交通與駕駛:盡管各國對色弱人群駕駛有不同規定,但對於允許駕駛的色弱者而言,色弱眼鏡無疑能提高其駕駛安全。清晰辨識紅綠燈、路標顏色、車輛剎車燈等,能顯著降低交通事故風險。一位在成都工作的網約車司機,以前晚上開車經過信號燈復雜的路口時總有些緊張,現在戴上色弱眼鏡後,他能更迅速、更准確地判斷信號燈狀態,駕駛更加從容。
色弱眼鏡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同樣深遠,它讓曾經的「不便」變為「可能」,讓曾經的「遺憾」變為「驚喜」。
日常辨色:從最簡單的衣物搭配,到挑選新鮮蔬果,再到識別地圖上的不同區域,色弱眼鏡讓這些日常小事變得輕松愉快。曾經因為分不清顏色而造成的尷尬和不便,現在可以迎刃而解。例如,在超市購物時,能夠輕松區分紅蘋果和綠蘋果,選擇最誘人的那一顆。
自然美景的欣賞:對於色弱患者來說,大自然的美麗常常是打折扣的。春天的百花齊放,秋天的層林盡染,在他們眼中可能只是模糊的色塊。佩戴色弱眼鏡後,他們能夠欣賞到楓葉的火紅、花朵的艷麗、彩虹的絢爛,體驗到色綵帶來的視覺沖擊和情感共鳴。一位退休老人,以前去公園散步時,總覺得花壇里的花「都差不多」,戴上色弱眼鏡後,他驚訝於月季花的不同紅色漸變和鬱金香的鮮艷色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樂趣。
教育與學習:在兒童教育中,色彩是重要的認知工具。色弱兒童在學習顏色、閱讀帶顏色圖表的教材時可能會遇到困難。色弱眼鏡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習效率,減少因色覺問題帶來的學習障礙。
心理健康與自信心:長期以來,色弱可能導致患者產生自卑、焦慮等負面情緒,影響社交和自我價值感。當他們能夠通過色弱眼鏡體驗到更豐富的色彩世界時,這種積極的改變會極大地提升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更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享受生活。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色弱眼鏡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我們可以期待更輕薄、更舒適、效果更自然的鏡片,甚至可能出現結合人工智慧和增強現實技術的個性化視覺輔助設備,能夠根據環境光線和個體需求實時調整色彩感知。長遠來看,基因療法、幹細胞技術等生命科學的突破,或許能從根本上「修復」色弱,但那仍是遙遠的未來。
眼下,色弱眼鏡作為一項成熟的輔助技術,正以其獨特的價值,幫助越來越多的色弱人群擺脫色彩的束縛,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個人價值。它不僅僅是光學技術的勝利,更是科技賦能人文關懷的生動體現,它為色弱人群打開了一扇通往「色」界的大門,讓他們能夠更加自信、更加精彩地生活。